十九大开启全民普法新时代

来源: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科员 刘凯 时间:2018-06-11 14:35 浏览量:1557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特别强调“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对全民普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为我们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法治蓝图,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今年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就是要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植厚法治文化土壤,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宪法,不仅仅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宪法,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做到依宪治国。

 近年来,公众对法治事件的关注屡屡掀起舆论波澜。在每一起典型性事件或司法案件中,舆论与司法之间的交锋最后都演变成了一场场普法公开课。可见,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的同时,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推动“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依法治国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需要在专业普法、精准普法、合力普法上下功夫、做文章。

 具体而言,其一,“七五”普法与“六五”普法最根本的区别是“谁执法谁普法”,变软任务为硬指标。普法,可以说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各环节。比如开门立法、征求意见,也是一个普法过程。行政执法人员更要严格落实以案释法主体责任,开展专业化、常态化的“以案释法”。其二,推进精准普法,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从需求研判、过程评估、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到扁平化、精细化。比如江苏省出台《关于加强精准普法的指导意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控,探索构建层级式、链条式运行体系。其三,变普法部门的“独唱”为各职能机关、部门、单位的“合唱”。原来的普法主要是几个主管部门去抓,普法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看似主管部门由一个变成了几十个联席单位,实际上数大多数执法单位都会参照。结合十九大依法治国精神,“七五”普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法治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谋划。法治宣传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抓好普法主题宣传,在保障重大部署、重大活动的过程中普及法律知识、营造法治氛围。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加强对宪法相关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学习,让全体公民知晓有关法律知识,在全社会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责统一的基本法治理念。要围绕供给侧改革,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任务,组织策划好专项法治宣传。要深入宣传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服务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广大群众对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支持。要围绕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守法、共享平安的氛围。要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对治安、信访、调解、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二、要突出普法宣传重点,不断增强普法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和青少年。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认真落实中组部、司法部等部委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把好各类公职人员初任、任职、定期法律培训关,推动领导干部和广大公职人员带头学法、模范守法,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结合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大力宣传党章党规党纪,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要把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推动法治宣传纳入公民教育体系,持续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宣传周和法治教育第一课等活动,要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格局,注重对留守儿童、辍学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法治教育,着力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提升法治宣传效果。要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社区和农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三、要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努力推进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目前,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形式下,面对普法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在创新普法形式上多动脑筋、狠下功夫,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技术手段在普法中的作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制度,利用典型案例,开展生动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继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宣传效果。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宣传,把法治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系统、行业文化融合发展。要把法治元素纳入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行政执法示范单位等法治创建活动,坚持把法治创建作为依法治理的重要抓手,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促进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相辅相成,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