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来源:市委办第五支部 吴强 时间:2018-06-13 09:47 浏览量:1946

 党性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是触及灵魂、洗心革面的自我斗争,无论对于党员个人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还是对于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没有止境,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既要在继承革命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中赓续红色血脉,又要在把握新时代、勇担新使命中体现时代特征。

 一、研读经典理论,升华人生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真理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引导人们树立高远的精神追求。共产党人学习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其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用以升华人生境界。

自觉接受“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认识自己在社会发展中应当肩负的历史使命,感悟马克思胸怀远大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自觉排除私心杂念,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人生道路,校准价值追求,激发信仰力量,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从而实现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积极树立“计利天下”的人生追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坚守人民立场意味着共产党员真正将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定位为“为人民服务”,这是对共产党员人生境界的高度概括,也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共产党员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才能心无旁骛、众志成城,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态度。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共产党员坚持知行合一,就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只有坚持在实践中检验运用,在改革中守正出新,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具体实际、历史文化、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总结、苦干实干,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二、弘扬传统美德,陶冶道德情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讲道德有品行是对中华民族崇德向善传统的继承发扬,也是共产党人加强自身修养的人生必修课。

要淡泊名利。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既是对黄大年精神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勉励要求。总书记到第71集团军视察,在介绍王杰正确对待荣誉和进步的展板前,深有感触地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王杰的“三不伸手”作为一面镜子比照自己,更能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一种淡泊名利的境界和操守,是一种共产党人的本色和觉悟。“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共产党员干事创业,就是要有这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要始终保持定力、坚守初心,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远离追名逐利的彷徨,不谋一己之得失,而忧事业之兴衰。淡泊名利不是消极避世、庸碌无为,而是要去除名缰利锁的羁绊,不计得失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奋敬业、任劳任怨,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脚踏实地干出一番事业,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要心怀感恩。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是狭义上的知恩图报,而是一种优秀品质和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处世哲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不仅是要在全社会弘扬一种人心向善的风气,而且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感恩作为为人处事的一项基本品质,才能更好地做一名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一要感恩组织。党员干部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奋斗,但更多是组织的关心和培养。离开了组织,个人能力无论多强,也孤掌难鸣,无所作为。所以,党员干部对组织心怀感恩,服从组织安排,珍惜组织给予的机会,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期望,绝不能向组织要名誉、要岗位、要权力,绝不能因为组织没有满足个人要求而心生怨气。要把对组织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事,把组织提供的岗位作为成就事业的舞台,用工作实绩赢得组织和人民更大的信任。二要感恩群众。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获得的成就和地位也得益于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只有对群众心怀感恩,才能时刻将群众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难题。对群众心怀感恩,才能不忘为民服务宗旨,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三要感恩家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离不开家人的支持理解牺牲奉献,对家人要心存感恩,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情,感恩亲人的理解之情,感恩家人的无私奉献,恪守孝道,注重家风,让父母和家人放心。

要慎独慎微。“君子慎独”是古代先贤就倡导的自我约束精神,也是我们党对党员的一向要求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这既诠释了严格律己的内涵要求,更阐明了慎独慎微的极端重要性不仅事关共产党员个人的品行修养,更事关党的事业和形象。相对于他律而言,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严于自律是共产党员必须筑起的思想防线,必须把好的道德关口。在不少腐败案件中,一些领导干部正是在这样的关口存在思想行为误区成为言行不一、表里相悖的两面人,在一条烟、一顿饭、一点小意思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党的各项纪律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和牢记党纪党规,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坚决不踩规章的红线,坚决不越纪律的底线,坚决不闯法律的雷区,扶正袪邪,洁身自好,做到不畏人知畏己知,真正从内心深处筑牢党性修养的精神堤坝,牢牢把握人生正确的航向。

三、学习时代楷模,汲取精神力量

我们党97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了李大钊、蔡和森、方志敏、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黄大年等无数可歌可泣、不怕牺牲、肯于吃苦、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他们是我们党队伍中的一面面旗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鼓舞、感召和引领了无数共产党人,以伟大的精神力量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开创了我们党伟大事业的辉煌成就。共产党员要积极向这些英烈楷模学习,红色旗帜传递下去,为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通过学习校准合格党员的方位坐标。战争年代,判断党员是否合格,需要经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需要每共产党员牢记三严三实,践行四讲四有做到“五个过硬”。从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中,学习他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从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中,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从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中,学习他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的崇高精神。通过深学榜样,看齐先模,时刻校正新时期合格党员的方位坐标。

通过学习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蔡和森“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杨靖宇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气节,江竹筠十指钉入竹签而永不叛党的坚贞,无数先烈用鲜血诠释了对党纯粹的、无条件的忠诚。共产党员要始终以先烈英模为榜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政治上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四个意识”转化为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实际行动。

 通过学习汲取“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他们虽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却都有着同样的信仰、同样的追求、同样的忠诚,他们共同打造了共产党员的榜样,为广大党员奋力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要从榜样中汲取坚守的力量,学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对事业的执着坚守,始终肩负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在不畏挫折、坚守奋斗中书写忠诚;要从榜样中汲取奉献的力量,学习他们终其一生的无私奉献,始终牢记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在甘于奉献、不计得失中彰显本色;要从榜样中汲取实干力量,学习他们不畏艰苦、不讲条件的实干精神,自觉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拼博创新。